線上刷卡分期
    
    公 司 位 置
接近地標:
 本公司離下面地標距離:
 承德路 橡木桶:約 200公尺
 孔子廟:約 100公尺
 圓山捷運站:約 270公尺
 花博圓山館:約 350公尺 連結詳細資訊…
點此放大>>> GO

■音響器材維修保養,安裝服務! 連結詳細資訊…
點此放大>>> GO

  ■■■ 免 卡 分 期 ■■■ 連結詳細資訊…
點此放大>>> GO

■風尚音響 誠徵 "美編人員". 連結詳細資訊…
點此放大>>> GO

 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
請以 1280x720 以上之畫素開啟本網站,可得到最佳畫質。

最佳瀏覽器:GoogleChrome
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      閱讀 2295次
文•郭漢丞 圖•郭漢丞

 

2018 年發行「器宇非凡」管風琴專輯的台灣演奏家余曉怡,2020 年再接再厲,重回屏東演藝廳,準備推出第二張專輯「器宇情深」,本次參與團隊包括余曉怡、福爾摩沙管風琴演奏家,還有禮聲音響袁大倫,在 2020 年 8 月 17~18 日與 8 月 24-25 日錄音,現場錄音工程師邀請宋文勝擔綱,宋文勝多次獲得金鐘獎、金曲獎肯定,新專輯錄音值得期待。
 


得獎錄音師宋文勝操刀
 


用四天的時間錄製新專輯,其實時間壓力很大,不過唱片的宣傳工作也要兼顧,因此在錄音最後一天下午,製作團隊邀請各路媒體,參加前兩天錄音初剪的試聽,並進入屏東演藝廳錄音現場直擊,由錄音師宋文勝先生解說錄音設備與方法,並由演奏家現場演奏並解說曲目。
 


雖然事前已經安排好記者會的行程,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,原本 8 月 25 日最後一個錄音工作日,要在早上完成錄音,下午舉辦媒體試聽導聆會,但是早上臨時發生演藝廳內部修繕工事,噪音干擾錄音,延宕了錄音時間,所以演奏家與錄音師中午完全沒休息,趕工錄音,而媒體尚未進入屏東演藝廳錄音現場之前,先在附近的咖啡廳試聽前一週初剪的曲子,等待錄音工作告一段落,再進入屏東演藝廳導聆。

 

圖左,錄音師宋文勝先生解說錄音設備與方法;圖右,禮聲音響袁大倫先生。

 


在咖啡廳試聽時,禮聲音響搬來自家手作 Quad 靜電喇叭,搭配 NuForce 擴大機與 DAC,不過試聽的音軌有限,包括艾爾加「謎之變奏曲」、馬斯康尼「鄉間騎士」間奏曲與巴赫賦格。由於咖啡廳裡的空間並非理想的音響空間,再加上現場杯盤碰撞,以及與會者談話聊天的聲音,很難專注去聽錄音,只能當作初步印象,順便在喝咖啡的時間,了解一下新專輯的內容。

 

 


麥克風採懸浮擺設避振

終於,等到演藝廳裡面的工作人員傳來消息,請大家移師錄音現場,重頭戲來了。首先,由錄音師宋文勝先生解說本次管風琴錄音,這次選用了三對麥克風前四後二,遠近高低不同,藉此收錄完整的管風琴聲響與空間堂音,宋文勝表示,管風琴與一般樂團錄製不同,整個樂器是與音樂廳本身相互共振,其低頻振盪相當大,不過屏東演藝廳的設計,在空間聲響上相當有巧思,沒有做太多吸音,而是靠牆壁上各種不同的形狀做擴散,可以保留豐沛的音樂能量,但不會產生多餘的低頻駐波共振,所以管風琴的聲響算是相當乾淨。

 


 

 


但是宋文勝說,管風琴與空間相互構成的低頻共振極大,所以麥克風擺設的時候,盡量不使用長竿,而是直接吊掛在半空中,避免長竿的共振影響到麥克風收音,也就是使用懸浮避振的方式,減少共振的影響,擺在後方的兩支麥克風採用全指向 360,完整收錄堂音殘響。所有的麥克風送入瑞士 FM Acoustic 的 Mic Pre,並以 EPA 130V 幻象電源供電,部分錄音用機器是禮聲袁大倫改造,讓供電的餘裕度提升 10 dB。宋文生表示,他和袁大倫認識多年,彼此對錄音與音樂重播的想法,所以許多錄音器材都委託他改裝,提升性能。

 


 


現場錄音器材秉持以簡御繁的原則,但處處細節都照顧,譬如所有的現場配線都使用 6N 無氧銅訊號線,麥克風訊號收錄後,送入 Prism Sound AD,中間沒有加入任何的壓縮或 Limiter,務必保持錄音現場最直接、最完整的音樂能量,用最發燒的態度來處理錄音。

 

 


屏東演藝廳噪訊控制相當好
 


除了錄音設備之外,宋文勝說,錄音現場的噪音控制也很重要,否則靈敏度超高的麥克風,會把所有現場的噪音一起錄進去,他說噪音的來源除了共振之外,還有空調、燈具與風箱馬達噪音,而屏東演藝廳的空調採用地出風,噪音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,而燈具的熱噪訊,因為不是現場演出錄音,所以可以盡量關閉不需要的舞台燈,降低噪音,但管風琴本身風箱的馬達噪音,就很難避免,在某些特別安靜的樂段,還是可以約略聽到馬達風箱的噪音,但音樂動態大的時候就不會有這個問題。
 


至於麥克風的配置與選用,宋文勝表示,他並不是堅持只有單點錄音最好的人,而管風琴錄音與一般樂團錄音不同,必須完整收錄管風琴的能量,要抓住大音量帶有壓迫的氣勢,重現音樂能量壓過來的力道,同時要捕捉最完整的空間堂音,這樣才能成就一張優秀的管風琴錄音。

 


近距離聽演奏家講解管風琴
 


聽錄音師宋文勝一番解說,對錄音現場與配置有初步了解,接下來就是演奏家余曉怡現場演奏導聆,經過兩天的錄音,其實演奏家已經很累了,但依然親自上陣演奏解說,開場演奏巴哈 g 小調賦格(BWV578),然後邀請與會媒體上舞台,近距離了解管風琴。



余曉怡說,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,總共有三層琴鍵,代表三個區塊,上層琴鍵控制較高的音管,藏在管風琴後面,而另外兩層則控制其他音管,彈奏時可以產生豐富的層次感,而巴哈的賦格與對位,透過管風琴最能表達其豐富的音樂層次,所以,「器宇深情」的選曲有一半是巴哈。

 

 


用生命彈奏樂器
 


除了巴哈之外,另一半是浪漫樂派曲目,比上一張「器宇非凡」不同之處,是慢板樂章比較多,余曉怡說,這對演奏家來說是很大的挑戰,很多時候要手腳並用,還要維持音樂當中的情感流動。還有,每一部管風琴音色都不一樣,演奏家必須花時間去和管風琴相處,要有人花生命去彈奏,才能讓世人認識這部管風琴。
 


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是德國製造,配置2793根風管、四十五支音栓、三層手鍵盤與一層腳鍵盤,而其「台灣特色」,就是加入了45根以台灣孟宗竹製作的「福爾摩沙笛管」,還有水平式喇叭音管模仿號角。余曉怡說,福爾摩沙管不太單獨使用,而是與其他風管搭配調音色,她說彈奏管風琴要帶著管弦樂團的思維,每一部管風琴都有自己的色彩,演奏家必須發現管風琴本身音色之美,並且用帶有顏色的想像力,調配出最適當的音色。

 

 


可移動琴座對演奏家幫助很大
 


余曉怡舉例說,艾爾加的「謎之變奏曲」,是一段由小而大的漸強,所以管風琴的音色必須一層一層疊上去,到最後音管全開,模仿管弦樂團極強的能量,音量由小而大的變化,無法靠踏板調節,只能用 50 多支音栓調整,設計出音色與音量的變化。在錄音過程中,余曉怡說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擁有可移動的琴座,這對她幫助很大,可以把琴座擺在舞台中央,讓她聽見完整的管風琴聲響,不僅整個強弱的音色變化,連低頻回傳的聲響也相當乾淨。



演奏導聆的最高潮,落在 Vito 的管風琴協奏曲,即便錄音兩天已經很累,但是余曉怡還是全曲演奏,並請大家可以在音樂廳任意走動聆聽,感受不同位置的聲響。Vito 的音樂相當雄偉,我從舞台上走到觀眾席最後面,繞了一圈回來,感受管風琴在各個角落的聲響。聽管風琴現場最不同的地方,就是好像人就坐在樂器裡面,人也成了樂器的一部分,是管風琴與空間殘響互動的延伸,豐沛的音樂能量在音樂廳流動,經過麥克風收音之後,錄音師又會如何處理,重現宛如在音樂廳現場的模樣,相當令人好奇。

 


即將發行、敬請期待

完成專輯錄製的工作,接下來要由宋文勝錄音師處理,「器宇深情」預計先推出 CD,之後再推高解析音樂母帶,最後才是黑膠,發行時間尚未確定,且請愛樂者們引頸期待了。